当前位置:王冠小说>玄幻魔法>寒门贵女> 230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0章(2 / 2)

她第一次直面帝王权力对臣子命运的碾压,她心里又泛起一丝复杂,这四个人的死不是这次早朝才决定的,是元新帝在体己殿自白自己太仁慈时就已经决定了肯定是有人要

丢命了。

死掉的都是年轻的翰林,年轻的御史,如果不去当马头卒,都是不错的做官起点。

可是现在死了就是死了,还要被钉在犯官的耻辱柱上丢命,以后也没有了翻案的余地,他们不是大人物,将他们当棋子扔出去试探君威的人以后升官发财也不会想起为他们翻案的。

元新帝用四个人的血也瓦解了看似坚固不摧的礼法派,这些礼法派满嘴大义,说什么要舍身取义,却不肯自己舍身,忽悠着小人物热血上头主动去舍身,小人物死到临头了得到的不过是死得不明不白的下场。

现在真的死了人,可有人出来展现一下所谓的公义?

命也是自己的,元新帝杀鸡儆了猴,也让下面那些年轻不懂事的学会了少乱站队少当炮灰,以后再有这种事,估计也没有人愿意做那出头的鸟了,所谓的礼法派在君权的恐吓下就是一团散沙。

祝翻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毕竟到底是四条人命,这四个人也不是被正式定罪审判丢的命,这个死亡流程也不符合法治派的程序正义。

翰林、御史都是从科举中过五关斩六将考上来的,都是天下读书人里的尖子,结果站错了队错估了自己的地位就丢了小命成了无用的炮灰。

元新帝杀人不是因为他喜欢杀人,而是杀人能够让他达到目的。

不过这样的局面祝翻是早已预料到的,震悚的心境是有的,却不至于震惊,毕竟政治不是过家家,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总是要动真格的。

除了四个当朝北打死的文官,元新帝又清算了十几个文官,罪名也是藐视君上,这些人虽没有丢命,却都被褫夺了官身与功名,被踢出了朝廷,官位高的几位礼法派一些被转了岗,从热灶转到了冷灶上去,要

么就是虚升暗贬。

私下慰问同情这些犯官的官员也被潜龙卫的暗探记了下来,同情得比较高调的就直接被纠察传讯问话,被传唤的理由也是被上面怀疑是一些逆臣的同谋,或者不满皇帝的处置也想藐视君上。

虽然被问话的人很快就放了出来,身上都没有什么伤,但是经此一遭,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与摧残,被问话怀疑过的官员以后仕途似乎也基本就止步于此了。

不只有礼法派会扯着一点小事大张旗鼓,元新帝也会,他坚决地反击了礼法派前段时间一而再再而三的冒犯。

元新帝这种严肃又较真的算账与清算,让朝廷上都笼置着一层战战兢兢的氛围,不过与真正的暴君相比,元新帝这种清算在皇帝里只算得上基础操作,已经算得上仁慈了。

等一系列清算结束,元新帝最后让祝翻写了一封敕书把这件事彻底定了性,上官敏训留职居丧,仍任尚书一职,代领中书省侍诏一职,待丧期满再做考察。

参奏上官敏训的人都是藐视君上的存在,都是假借大义礼法想要结党营私排挤异己的存在,这种无意义的参奏不仅降低了朝政效率,还败坏了朝廷纲纪。

元新帝在敕书里强调本朝实事至上,谏臣应谏应谏之事,弹劾谏君不该成为结党的手段。

这次参奏是欺负他元新帝上了年纪,也是想要赶走贤臣良相,妄图把持染指中枢,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竞争手段。

他现在也就只是小小地警告了一番,如果还有妄图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的那就相当于忤逆君王了,必然会得到更严厉的惩处,他以后也不想再听到关于这件事的非议。

同时元新帝又表示一些移风易俗是必要的,死守孝期表现哀毁虽然显示了子女的孝道,但对于朝廷而言,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所以从今往后,官员中若家里有丧事的,回原籍居丧的时间不可以超过一年,若原籍比较远的,最多延长三个月在路上来回,中枢位置的官员则可以听君命留职夺情,速办速决。

至此,这一番事才终于告了一个段落,祝翻嗅到了风止云散的气息,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